G20杭州峰會的成果與意義

2016年9月 | 下載本篇文章PDF檔

摘要

今年G20杭州峰會已於9月5日正式閉幕,回顧過去歷屆G20峰會的核心議題,包含促進經濟成長、經濟結構性改革、帶動投資、金融改革、降低貿易障礙、反腐敗等議題。惟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低迷,今年峰會主題強調「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希望透過創新來推動全球經濟回到強勁成長的道路,並藉由支持創新、新工業革命、數位經濟及結構性改革等方向,打造出G20的創新成長藍圖。此外,中國廣邀開發中國家出席杭州峰會,突顯開發中國家在國際舞台中的地位,也展現了中國逐漸增強的國際影響力。

一、前言

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G20) 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最早是由8大工業國組織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所提出的,當初設立的目的就是讓相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等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G20集團自2008年起召開領導人峰會,隨著G20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並且為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G20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於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G8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整體來看,G20成員國的GDP總量約佔全球GDP的85%,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2/3,這樣的巨型集團對世界的經濟與政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集團領導人峰會於中國杭州舉行。今年G20峰會主題為"建構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building an innovative, invigorated, interconnected and inclusive world)。本次峰會,中國選定在杭州舉行,其一大原因就是配合這次峰會強調的「創新」主題。杭州作為阿里巴巴的總部所在,中國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其他國家闡述杭州發展創新產業的模式和經驗。
自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並逐漸建立其商業王國以來,杭州就和網路科技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阿里巴巴的成功發展,加速全國資訊科技和電子商務企業向杭州遷移。此外,位於杭州西部的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浙江「十三五」期間打造的科技創新高端要素集聚區與創新驅動平台。在這條東起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至臨安市的走廊上,聚集了浙江大學、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阿里巴巴等諸多資源。
圍繞着阿里巴巴和其旗下的淘寶與支付寶為中心,杭州創造出其獨特互聯網生態系統,當地的電子商務產業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和企業群,並且將電子商務產業深深植入到杭州市民生活的各個層面,不但確立了杭州「中國矽谷」的地位,也大幅帶動當地GDP成長,而當地政府又再利用財政上增加的收入,通過創業基金和稅務減免等政策,積極協助當地的中小型創新科技企業的發展,使杭州成為持續成長的創新型城市。
對此,本文將根據歷屆G20峰會所公布之公報,分析說明主要關注的核心議題與重要成果,並從歷屆G20峰會脈絡來看今年杭州峰會的成果與意義。

二、歷屆G20峰會核心議題與重要成果

自成立以來,G20以每年一度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為其主要活動。但由於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全球經濟甚鉅,同時有鑑於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興起與經濟實力增大,因而自2008年底之G20會議層級,便被提升為領袖高峰會,而其他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則為輔助的架構。另外,根據G20會議的組織機構,每年的輪值主席國都必須設立臨時秘書處,並將前一次主席國和後一次主席國的成員都納進來,組成所謂的「三駕馬車」 。
回顧過去歷屆的G20峰會的核心議題,主要包含促進經濟成長、經濟結構性改革、可持續發展問題、促進投資、金融改革、降低貿易障礙、反腐敗、就業問題及氣候變化等議題。以下就歷屆G20峰會的核心議題與重要成果,整理如下 (詳如表一):
(一)、 促進經濟成長
促進經濟成長始終是G20峰會的核心議題。從2008年首屆峰會提出對於經濟成長的支持,到2009年匹茲堡正式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成長框架」以來,歷屆峰會都致力於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的世界經濟成長。2011年提出促進成長與就業,2012年提出包容性綠色成長,2013年提出了促進經濟成長的就業和投資、有效監管以及信任與透明性三大要素,2014年峰會提出未來5年G20的GDP額外成長2%的目標,2015年峰會則提出投資性成長。
(二)、 經濟結構性改革
早在2008年華盛頓峰會就已經指出經濟結構性改革問題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隨後2009年的匹茲堡峰會提出G20集團要共同推動結構性改革。2010年的首爾峰會承諾實施一系列結構改革措施。但是,直到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才明確了結構性改革議程目標。自2008年以來,G20對結構性改革重視程度逐年提升,並且不斷努力,然而整體改革進程與成效遠不如預期。
(三)、 可持續發展問題
2008年華盛頓峰會、2009年匹茨堡峰會、2010年年多倫多峰會和2012年戛納峰會都表達了對於發展議程的重視;2010年首爾峰會通過的《成長共享的首爾發展共識》還明確補充G20成員國對於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支持。顯示,G20作爲能夠溝通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平臺,對於可持續發展議程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發展議程多年以來都是在已開發國家主導下制定的,開發中國家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議程,自己的意見很少獲得重視。
(四)、 促進投資
2013年的G20聖彼得堡峰會將投資/融資問題單列爲議題,就長期投資/融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融資等議題達成了共識。然而,全球投資領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全球資金過於偏向金融業,而基礎設施領域則面臨極大的資金缺口。以亞洲爲例,大量儲備和儲蓄資金都流向了歐美金融市場,而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難以滿足。此外,當今世界投資協定雙邊協定與多邊協定之間相互掣肘,缺乏標准,使投資協定的效益降低、成本增加。
(五)、 金融改革
金融風暴是直接導致首屆G20峰會召開的主因。2009年,在倫敦召開的峰會上,表示爲了恢複經濟成長,復甦就業市場,並穩定金融市場,加強金融機構和重建信心,G20同意成立一項總額達1.1萬億美元的協調財政及貨幣激勵措施以應對全球危機的威脅,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多邊開發銀行用額外資源協助各國應對金融危機,同時建立金融穩定委員會。
(六)、 降低貿易障礙
從2008年到2013年,G20峰會關於貿易的態度,都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不提高貿易投資壁壘、不設置新的出口限制,不執行違反WTO規則的出口刺激措施;支持多哈回合談判,支持研究全球價值鏈的影響。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首次提到成長戰略,包括通過降低成本、簡化海關程序、減少監管負擔、加強有利於貿易的服務等改革措施,以促進貿易便利化。2015年安塔利亞峰會,則重申通過調整後的成長戰略等措施,加強協調,推動貿易和投資。
(七)、 反腐敗
G20成立就始終致力於反腐敗國際合作。2009年匹茲堡峰會要求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對於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實施懲罰。近一半成員國批准了針對跨國行受賄案件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反行賄公約》,並採取措施建立有效機制。G20首爾峰會首次就反腐設置專門議程,推出反腐敗行動計劃,正式建立“反腐敗工作小組”,專門監管G20集團成員國反腐行動計劃的執行情況。2014年,G20領導人在布里斯班峰會上批准《2015年至2016年反腐行動計劃》,同意在G20框架內建設反腐敗合作網絡,包括加強司法互助,歸還腐敗資産,拒絕爲腐敗官員提供避風港。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亞峰會發表公告,其中提到促進國際社會形成對腐敗問題的零容忍環境。核准《G20私營部門廉潔透明高級別原則》,幫助企業遵守道德和反腐敗全球標准。

表一 歷屆G20高峰會舉辦日期、主辦國(城市)與重要成果

屆次
日期
主辦國(城市)
重要成果
1
2008/11/08-11/09
美國 (華盛頓) 穩定金融市場,支持經濟成長;加強金融監管,通過了47條加強金融監管中期行動計畫
2
2009/04/02
英國 (倫敦) 建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同意國際貨幣基金和多邊開發銀行用額外資源協助各國因應金融危機;各國攜手激勵經濟,出資來協調財政及貨幣激勵措施;管制避稅天堂,加強打擊洗錢;拒絕保護主義;激勵全球貿易等
3
2009/09/24-09/25
美國 (匹茲堡)
確立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並就G20領導人峰會機制化達成共識;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成長框架"
4
2010/06/26-06/27
加拿大 (多倫多) 同意到2013年G20已開發國家的赤字要減半,到2016年主權債務率達到穩定或減少;同意在首爾峰會前完成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的全球管理新體系;重申對杜哈回合成功談判的支持
5
2010/11/11-11/12
韓國 (首爾) G20領導人同意制定在"強勁、可持續、平衡成長框架"下解決大額經常帳戶失衡問題;討論國際貨幣基金量化改革;啟動了G20發展日程並發佈了《首爾發展共識》
6
2011/11/03-11/04
法國 (坎城) 通過《促進成長和就業坎城行動計畫》,同意考慮在杜哈回合談判以外加入額外、平行的國際貿易談判;通過支持當地債券市場發展和深化的行動計畫
7
2012/06/18-06/19
墨西哥 (洛斯卡波斯) 同意制定洛斯卡沃斯增長和就業計畫以實現加強需求、恢復信心以支持成長、促進金融穩定等目標;重申G20成員國增加國際貨幣基金可用資源4,560億美元的承諾;實施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量化管理改革;推進G20發展日程,尤其是關於食品安全,金融服務普及性,可持續發展以及包容性綠色成長的議題
8
2013/09/05-09/06
俄羅斯 (聖彼德堡) 《聖彼德堡行動計畫》,闡述了取得強勁、可持續、平衡成長的改革計畫;評價歷年承諾取得成效的績效評價機制;重申金融監管改革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的承諾;透過高質量就業來實現經濟成長
9
2014/11/15-11/16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通過針對具體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布里斯班行動計畫》;核准《G20能源合作原則》,各國領導人通過《G20能效行動計畫》,深化各國在能效領域的合作
10
2015/11/15-11/16
土耳其(安塔利亞) 通過《G20技能戰略》提高技能培訓,支持年輕人融入勞動市場;核准《G20/OECD公司治理原則》,促進中小企業長期融資;承諾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反貪腐,核准《G20反腐敗公開數據原則》和《G20推動公共採購廉潔原則》。
資料來源:G20峰會(http://www.g20.org/hywj/lnG20gb/index.html);研究者整理

三、本次G20杭州峰會的成果

目今年G20杭州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連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因此,本屆峰會從創新機制、新工業革命及數位經濟等領域,提出全方位的G20全球創新成長的具體行動計劃,制定出一系列創新成長的藍圖。G20決定設立一個專題工作小組,進一步推動G20集團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位經濟議程。G20將就加強多層面夥伴關系、支持開發中國家、提高技能和改善人力資本等需要特別關心的跨領域問題採取行動。G20峰會讓創新最大程度地應用於世界經濟的具體行動當中,形成“協同、合作、開放、包容”的創新機制,推動實現世界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成長。以下就本次G20杭州峰會所達成的重要成果,整理如下:
(一)、 G20創新成長藍圖
為實現透過創新成長的方式來提升中長期的成長潛力。G20將根據《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的多邊條約及協定,重申充分和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執法對創新十分重要,並且在彼此都同意的條件下促進自願的知識傳播和技術轉讓。另外,強調更為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制的重要性,重視以包容的精神來消除極端貧困、減少不平等和社會排擠。最後,鼓勵建立創新生態系統,以激發創造力,讓創意協同創業、科技相結合,實現創新成長並創造就業機會。
創新成長藍圖包含支持創新、新工業革命、數位經濟和結構性改革等行動,透過這些行動來提升生產力、創造就業與釋放新的經濟潛力。
●支持創新
G20通過《2016年G20創新行動計畫》,制定鼓勵創新的指導原則和行動,鼓勵採取支持創新的戰略、政策和措施,將致力於支持科技創新投資,建立G20集團線上創新政策實踐交流社區,發佈由OECD起草的2016年G20集團創新報告,同創新夥伴和利益相關者等展開密切對話,同時鼓勵討論開放科學,尋找應對全球挑戰的創新型解決方案。
● 新工業革命
新工業革命特別是指製造業及其相關服務業轉變生產過程和商業模式,如物聯網、大數據、雲端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奈米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這些技術進步正推動智慧製造、個人化訂製、協同生產和其他新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發展。
為促進新工業革命發展並將其作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本次峰會通過《G20集團新工業革命行動計畫》,制定推動新工業革命議程的指導原則和行動,將就新工業革命及相關研究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推動中小企業從新工業革命中獲益,應對就業和勞動力技能方面的挑戰,加強標準合作,就新工業基礎設施深化交流與合作,確保根據《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等G20集團成員加入的多邊條約及協定保護智慧財產權,同時支持開發中國家工業化。
● 數位經濟
數位經濟是指以資訊和知識的數位化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為重要架構、以有效利用資訊通信技術為提升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重要動力的經濟活動。本次峰會通過《G20集團數位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重申在2020年前新增15億人聯網並獲得互聯網服務的目標;透過擴大的和可負擔的寬頻導入,提升寬頻品質;促進資訊流動以實現經濟成長、信任和安全;並確認言論自由以及資訊、思想、知識的自由流動對數位經濟非常重要、對發展大有裨益;確認必須尊重智慧財產權,尊重用於保護隱私和個人資料的可適用框架;促進資訊通信技術引進投資;支持創業,促進數位化轉型;鼓勵電子商務合作;增強數位包容性,推行支援中小型企業更有效地利用資訊通訊技術的政策;推動透明的數位經濟政策制定;支援開發和應用國際標準;增強信心和信任;管理無線電頻率頻譜以促進創新。
● 結構性改革—《G20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
在全球經濟復甦疲弱的背景下,結構性改革是提高生產力和潛在產出的關鍵。因此,結構性改革在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成長以及促進創新成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次峰會確定了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並制定核可一系列對於優先領域的指導原則(詳如表二所示),還制訂一套指標體系組成的量化框架,以幫助監測和評估G20在結構性改革方面所作努力、取得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同時注意到結構性改革的選擇和設計應符合各國經濟情況。

表二 G20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相關領域和指導原則

領域
具體指導原則
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 減少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減少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壁壘和限制;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以降低邊境成本;透過多邊/諸邊和雙邊協議來減少貿易和投資障礙
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及獲取教育與技能 減少低參與率族群的勞動參與障礙(如女性、青年和老年人);擴大並改善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的有效性;改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訓與再培訓的普及與效率;提高早期幼兒教育、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普及性與質量來改善教育產出;推動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提高勞動生產率
鼓勵創新 確保並維持研發支出;提高研發及創新支持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增強研究機構/大學與產業界的合作;加強國際研究合作;提高早期風險投資的可得性
改善基礎設施 促進私人部門參與,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質量;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的監管審批效率,同時確保投標過程透明;減少長期投資融資的制度障礙和監管問題
促進財政改革 擴大稅基;提高稅款徵收的透明度和效率;加強財政框架、規則和制度的作用;重點打擊逃漏稅;推動可持續的、全面的社會保障項目
促進競爭並改善商業環境 強化競爭法律及落實;促進公平的市場競爭;減少妨礙競爭的限制性規定;加強法治,提高司法效率,打擊腐敗
改善並強化金融體系 確保金融穩定;支持成長、加強競爭和創新,同時保持審慎目標;確保有利於市場融資的制度框架,同時確保金融穩定並保護投資者;防範金融機構活動的內生系統性風險
增強環境可持續性 推廣市場機制以減少汙染並提高資源效率;促進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的發展;推動與環境相關的創新開發及運用;提高能源效率
促進包容性成長 透過降低就業壁壘以及改善教育和培訓產出,改善機會平等;擴大學前、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覆蓋面並提高效率;促進金融知識普及;減少性別平等障礙

資料來源:《G20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

(二)、 包容和聯動式發展
本次峰會承諾將加強可持續發展政策協調,重申將根據自身國情並充分發揮G20集團比較優勢,將自身合作與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阿迪斯阿貝巴發展籌資行動議程結合起來,同時承認聯合國在全球落實和審議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的領導作用。我們將通過在廣泛領域大膽變革的集體和自願的國別行動,為各國落實該發展議程作出表率。核准《G20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畫》,藉此重申對實現2030年議程雄心的承諾。
發起《G20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強化包容成長,提升發展潛力,包括;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結構轉型;支持可持續農業、農商業和涉農產業發展;深化、擴大、更新本地知識和生產基礎;促進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在內的可持續和安全能源領域的投資;探索就工業生產力和職業培訓開展合作,同時促進在可持續和富有韌性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的投資;通過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貿易支援工業化;關注婦女和青年,撬動國內和外部資金,支持平等獲取資金的機會;將科技和創新作為實現工業化關鍵手段等。
(三)、 完善金融治理
本次峰會核准了《G20集團邁向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的議程》。承諾將繼續改善關於資本流動的分析、監測和對資本流動過度波動帶來風險的管理;強調國際機構對金融風險防範和管理的重要性;支持世界銀行按照達成一致的路線圖、時間表及原則實施股份審議,目標是逐漸實現平等投票權;增加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性、投票權和發言權;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歡迎人民幣於10月1日起被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此外,公布數位普惠金融 原則、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及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畫落實框架,鼓勵各國在制定普惠金融計畫時都能考慮這些原則,特別是在數位普惠金融領域,並採取確實行動加快工作進度,讓金融服務惠及所有人。
(四)、 促進貿易與投資
本次峰會承諾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充分發揮貿易部長會和貿易投資工作組的作用;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核准《G20集團全球貿易成長戰略》,將據此在降低貿易成本、促進貿易和投資政策協調、推動服務貿易、加強貿易融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以及處理貿易和發展問題方面作出表率;核准《G20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該指導原則有助於營造開放、透明和有利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
(五)、 反腐敗
腐敗和非法資金流動損害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妨礙經濟成長,破壞全球金融體系的廉潔與法治。本次峰會決定加強G20集團反腐敗國際合作,同時在此方面充分尊重國際法、人權、法治和各國主權。核准《G20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並通過在華設立G20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的倡議;同時,也核准了《G20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以改善公共和私營部門廉潔和透明度,通過行動落實表達國際社會在反腐領域零容忍、在內部反腐機制零漏洞和在反腐行動上零障礙的立場。
(六)、 綠色能源與氣候變化
根據《G20集團能源合作原則》,本次峰會重申將致力於建構運轉良好、開放、競爭、高效、穩定和透明的能源市場,建設能更好地反映世界能源版圖變化、更有效、更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構,塑造一個負擔得起、可靠、低溫室氣體排放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同時利用好能源資源和技術。核准G20集團能源部長發佈的能源可及性自願合作行動計畫、可再生能源自願行動計畫和能效引領計畫。鼓勵各成員在自身需要和國情基礎上顯著提高能效,以及調整生活方式以促進節約能源;重申承諾在中期內規範並逐步取消低效率的、鼓勵浪費的化石燃料補貼援;考量到天然氣是一種低排放的化石燃料,未來將透過加強合作尋求解決方案,以推動在天然氣開採、運輸和加工方面最大程度減少環境影響;強調能源來源和通道多樣化的重要性。
在因應氣候變化上,G20杭州峰會明確提出要致力於通過可持續發展,以及強力有效的支持和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歐巴馬與習近平兩人在峰會前夕共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批准文件,展示了中美共同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問題的雄心和決心。

四、總結

基本上,G20是一個解決全球議題的多邊機制,主辦國皆會針對大會所設定的議題來安排共同的、多邊的會議,並在會議中尋求共識,以作為未來解決全球議題的方針。本次G20峰會,中國以主辦國的身份,充分主導每場會議的議題設定,所以通過了許多由中國設計的未來藍圖。這些由中國所倡導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新秩序,展現了中國正在逐漸增強的國際影響力。
除此之外,此次杭州G20峰會亦是歷屆最多開發中國家參與的峰會。中國向來以開發中國家的領頭國自居,因此,如何凝聚發展中國家,以及發揮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集團中的影響力,就成為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在這項指導原則下,中國除了邀請G20成員國與兩個已開發國家領導人(即新加坡總理與西班牙總理)之外,同時也邀請埃及總統、哈薩克總統、泰國總理、寮國國家主席、查德總統、塞內加爾總統等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出席杭州G20峰會。這樣的與會成員結構,讓更多的開發中國家參與,反映更多開發中國家的聲音與需求,讓全球治理更加全面;讓這些開發中國家出席世界頂級峰會,頗有提昇雙邊關係,鞏固中國的外交意涵 。
當前全球經濟仍續處疲弱,面臨成長動能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動盪、國際貿易與投資持續低迷等挑戰。今年杭州峰會首次提出《G20創新成長藍圖》及具體的行動計劃,爲全球創新成長開拓出新的道路,以期推動全球經濟回到強勁成長的軌道。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尋求經濟成長的新動力,而創新正是走出危機和經濟成長新動力的唯一來源。另外,除了以數位經濟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外,也要重振國際貿易與投資兩大引擎,構建開放型經濟,制定《G20集團全球貿易成長戰略》與《G20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其後者為全球首個多邊投資框架,具有里程碑意義。
然而,回顧歷屆的G20峰會,歷年G20會後公報雖然羅列許多共識,但涉及到具體執行面時,卻往往難以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此次峰會在中國大陸積極協調之下,是否能有別於以往淪為形式值得後續觀察。

-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