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ES看全球資訊產業新趨勢
2018年02月 | 下載本篇文章PDF檔、簡報PDF檔摘要
CES為全球最具規模的消費電子展,也是最具指標性專業展,從1967年在紐約舉辦第1屆,到目前固定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行,已經成為許多知名品牌科技大廠每年年初上市新品的最重要舞台。從CES消費性電子展示可以看出全球競爭重點的動態從物聯網(IoT)轉向5G技術、人工智慧(AI)等應用,並將生產端及消費端體驗相互連結,讓智慧生活領域成為各廠商未來競爭的重點。因此,本次展覽重點:(1)5G的商業化將大幅改善行動網路生態;(2)AI語音助理等技術更加融入智慧裝置;(3)可與之對話導向基礎型服務機器人等創新產品引人關注。在商機方面:(1)超高畫質視覺、3D立體觸控顯示,智慧語音裝置需求等趨勢,引領Micro LED、8K等數位影音產品崛起;(2)服務機器人首度有大廠投入生產,有助加快相關應用面多樣化;(3)AI將取代人類執行繁瑣事務,逐步深入人類生活應用;(4)自駕車創造城市的新移動商機。
一、前言
堪稱為全球年度科技盛事的尖端科技和產品的國際消費性電子產品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每年1月份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舉行,這個超過半個世紀的會展,係由消費者技術協會(C 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CTA)贊助。展場只開放來自世界各地的主要公司和業界專門人士參加,一般民眾無法入場。展覽期間通常會全球科技大廠發表產品預覽會和新產品發表會。
2018年CES展覽場地面積達275萬平方呎,為歷屆最大,連參展廠商超過4,500個,並有來自全球150個國家超過17萬名參與者,新創園區參展數創新高,達約1,000家新創廠商參與,並有超過300場次的論壇、座談會等其所展示的最新科技應用,包括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增強實境(AR)/虛擬實境(VR)
智慧家庭、智慧健康等科技突破,備受國際注目。
CES自稱是“創新的全球舞台”,展出各種科技產品。2017年大會以”Whoa”為主題,就是希望藉由許多新科技、技術或產品展示,讓人不由自主發出驚艷的口語,而今年雖延用去年主題”Whoa”,但不同的是在強調科技是否準備好?
台灣向來在全球資訊產業生態扮演關鍵性角色,也是中間產品的供應商。由於資訊科技應用主要是提升生產效率與生活品質,並降低能源和資源的耗費等問題。台灣多數資訊電子業雖從生產端的中間產品切入,但仍需瞭解消費端應用領域,而展場可以提供一個聚集眾多經銷商、買家、消費者等的服務平台,參展者可針對參觀者及貿易者做出令人印象深刻介紹,為其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的佐證,同時為其產品推廣開闢一條新途徑。今年CES不僅有台灣業者,科技部也組成32個創新團隊於Eureka
Park設置台灣新創館,更顯示CES對我擴展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擬從CES所展示的重點切入,解析未來消費性電子產業下一波競爭重點。提供相關新的趨勢方向及商機。
二、CES消費性電子展
為迎合全球智慧化(Smart)、開放化(Open)、創新化(Innovation)趨勢,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斷地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等資訊技術應用而翻新,因此,每年從1月份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展拉開序幕,幾乎每個月在全球主要地區有舉辦類似展覽會,讓產品能從生產端走向消費端體驗,展示給經銷商、買家、消費者。以下就CES沿革、2018年展場做一簡要介紹。
(一) CES沿革
堪稱為全球年度科技盛事的尖端科技和產品消費電子展(CES)展2018年1月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舉行,這個剛超過半個世紀的會展,在1967年原本為紐約市舉辦芝加哥音樂展(Chicago
Music Show)的附屬活動,首次就有超過1.7萬人參與,在1978-1994年期間,每年舉行兩次,分別是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冬季消費性電子展」(WCES),及6月在芝加哥舉行的「夏季消費性電子展」(SCES)。1995年以後,夏季展轉型為不同城市間巡迴舉辦,在成效不彰之下,自1998年起改為每年舉行一次。消費電子展是拉斯維加斯最大型的活動之一,每年布展、展出和撤展期間共長達18日。
CES展雖沒有德國IFA展的歷史,但迎合科技產業發展里碑,展場成為新創公司、小國廠商產品能獲得世界關注的管道,從1967年至2017年有不少結合創新領域的科技產品不斷曝光,如同CES全球媒體揭示會場所展示的各種得獎產品,都顯示未來生活在科技領頭下將有更多改變,每一件新產品都令人驚嘆。以下就CES歷來所發表的科技簡要臚列如表1。
表1 歷屆CES 展示產品及其科技演進
資料來源:https://www.ces.tech。
(二) 2018年CES展場
2018年美國CES展將邁入第51屆,CES展已有超過4,000家參展商,展場面積突破220萬平方公尺創下歷史新高。以CES 2017為例,不僅有介紹技術生態系統的重要技術突破和產品分類、無人駕駛汽車、自動3D打印機系統和智能家居與康等科技產品外,也匯集全球將近17萬多位消費性電子發展的產業專業人才。觀展人次中,有超過4.5萬人次的觀展者來自美國以外地區,另有400餘家新興公司參展,家數亦較2016年為高。
美國CES展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許多產品如1970年錄影機(VCR),到1980年攝影機,2001年的電漿電視,到近期如福特Focus電動車、自駕車、無機人及機器人等在此進行首次展示,另也展示新技術市場的組合區,包括提供新興產品,服務和公司等。2018年展場規劃為24個展區,從3D列印、到智能家居及生活等應用和技術發展介紹,如表2所示。
表2 2018年CES展區規劃
資料來源:https://www.ces.tech。
三、CES展的產品及產業趨勢
為迎合智慧化(Smart)、創新化(Innovation)趨勢,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斷地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等資訊技術應用而翻新,CES展示的產品已從生產端走向消費端體驗,不斷給經銷商、買家不斷驚喜。以下就CES沿革、2018年展場做一簡要介紹。
(一) B2B方面:5G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技術突破,提升品質及智慧化
1. 5G技術:5G的商業化將大幅改善行動網路生態
(1) 商業佈署已趨成熟:5G的網路技術將會在2019年問世,連美國電信通路商 Verizon 計劃要在 2018 年選擇 5 個市場開辦 5G
通訊商業運轉。而其對手AT&T 也要推 5G 通訊服務的商轉。
(2) 5G 是其他科技發展的基礎:5G 最大特色在於大幅改善網路連線時延遲(LAG)性及速率提升的問題,依照 5G延遲的標準規範是要低於毫秒(1ms)程度,因此許多需要維持資料傳輸,不能中斷的關鍵裝置,如醫療儀器、自駕車、智慧家庭及智城市等,能夠用
5G 通訊傳輸資料,快速連線成為各行各業都能應用的服務。即使過去不太使用無線通訊的產業,現在都可能應用連網的5G服務,隨著商務的轉換率變高,5G將成為企業的數位轉型的基礎。
2. AI技術應用面:語音助理等技術更加融入智慧家庭
(1) 應用面加深將改變消費者生活模式:結合數位語音助理如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和Google Home等智慧產品不斷推出,將影響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並開始改變技術互動的方式。
(2) AI可承擔起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AI與科學家工作,可分析數十年醫學研究及尋找治療方法,提出建議,另可大量節省合作科學家大量時間。另AI應用於區塊鏈領域,除了身份識別,物聯網和數位版權管理等領域的首選平台。
3. 機器人:推出可與之對話導向基礎型服務機器人
(1)從單一對話發展至自主移動:陪伴用的家庭機器人,不僅有看家功能,使用者在外可以從手機上指揮機器人。平時小機器人可以陪家人聊天打招呼,也會做出各種可愛的表情。
(2) 商業機器人: LG今年再一口氣發表3款專為飯店、機場及超市的全新商務用機器人,全以實用面設計,像是「Serving Robot」提供送餐服務、「Porter
Robot」則是負責行李運送的機器人、「Shopping Cart Robot」可提供消費者掃碼檢視產品價格、查看完整購物清單,還會引導消費者前往所需產品的位置,節省人力之餘,也為消費者帶來新的科技化體驗。
(二) B2C方面:增強現實(AR)與虛擬實境(VR)等發展,打造生活新體驗
1. VR發展—情境設定、無線化模組與各項應用的體驗
(1)VR消費領域端競爭激烈:國內HTC以融合固定及移動情境,推出更高階的Vive Pro 與Vive Wireless Adaptor無線模組,支援使用
SteamVR2.0定位系統,能同時使用最高4個Base Station,可使用空間可擴展至10平方米; Intel主打Intel True VR將支援奧運南韓平昌冬季賽事的首次VR直播,同時體育迷可以從各個角度查看賽事統計信息,享受前所未有的娛樂體驗;Insta360主打全新的「多視角」拍攝Nano
S,即融合VR及線性數位影音功能,在360度的全景影像中,提取出2到3個角度的畫面,然後輸出成一段2D影片。
(2)逐步切入商業和工業領域:AR首先在商業和工業領域立足,如智慧手機將APP整合AR技術,應用於教育、醫療、行銷和旅遊服務等B2B市場,並提升光學、螢幕視角、處理器能力、以及行動寬頻速度等AR硬體能力。以谷歌眼鏡2.0為例,其中係因Google為提高生產力或節省時數或製造效率所進行大計數據分析。另Vuzix宣布將量產Vuzix
Blade,它強調內建人工智慧助理,也是第一款使用Alexa的眼鏡,我們可視其為AR與AI之融合。
2. 影音科技—電視超高畫質、電競的遊戲週邊產品正夯
5G與AI均為基礎技術,隱藏在產品內,現由展示其趨勢。
(1) 電視視覺升級:消費大廠均展示高畫質電視技術,包含解析度提升至8K,具備、HDR(高動態範圍)、顯示技術則包含量子點(QLED)、可捲曲與雷射投影技術,並以Micro
LED TV為主要亮點。
(2) 電競市場再擴大:電競經濟在CES2018展場大,並維持高單價,致多家PC廠均投入電競市場;NVidia可說是最大推手,其與ASUS、Acer、HP共組BFGD(Big
Format Gaming Displays)計畫,提供65吋電競專用顯示器標準;Razer也展出電競手機,並可連接「類筆電配件」成為可操作的筆記型電腦,其類似概念Samsung亦推出相關產品。
(三) 自駕與智慧城市:自駕多元化及戶外物聯網裝置夯
1.自駕車的兩大焦點為NVidia與BYTON
由騰訊等企業共同投資,並由蘋果、谷歌和特斯拉等美國科技企業前主管領導的創新企業拜騰(Byton)發表智能概念電動車,預計2019年上市,未來挑戰特斯拉電動車,這款電動車號稱是裝上車輪的電腦,具備高度自動化智慧功能。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將與
Volkswagen 攜手把AI注入未來車款,並且與 ZF、中國百度合作,於中國共同推出業界首台AI車用電腦,也將和網路叫車平台公司Uber攜手,藉由使用
NVIDIA 先進科技驅動Uber的自動駕駛車隊。另也將和美國新創公司Aurora合作開發下一代自駕車運算平台。
2.多元自駕車將改寫城市樣貌與商業模式
Ford在CES宣布將與快遞新創公司Postmates合作,在全美250座城市幫超過25萬間商店運送商品,平均每個月有250萬趟運送,這是繼達美樂與Lyft之後Ford第3個自駕車隊合作夥伴;Toyota展示行動無人商店自駕車,概念車e.Palette
ALLIANCE,外觀如同透明小巴,可改裝成餐車、貨車、公車甚至商店,預計在2020東京奧運首度實現。目前Toyota與Amazon合作物流自駕車、和必勝客合作送披薩自駕車、和Uber與滴滴打車合作無人計程車。這些24小時運作的自駕商業物體,將改變城市運作樣貌,乃至於商業模式。[註1]
四、未來發展趨勢與商機
2018年CES展所訴求更廣泛生活娛樂、智慧居家等領域,尤其新技術相互連結後,如何改變消費者對現實的感知,因此CTA依其分類未來發展趨勢及商機:
(一) 影音科技:高品質超高畫質視覺、3D立體觸控、顯示趨勢,智慧語音裝置需求,引領Micro LED、8K等產品崛起
消費終端因視聽娛樂科技的升級,超高音質標準滲透串流服務,客廳式體驗高規格硬體需求影響,包括OLED、QLED、Micro LED、8K電視竄起,近期可商用化產品仍以mini LED為主。另3D深度感測即時辨識大幅擴散應用至手機以外領域,加上電競經濟的曲面、超窄邊框與觸控的風潮,擴展互動應用市場,且因智慧語音裝置需求爆發,反而成就智慧語音助理市場。
(二) 服務機器人:首度有大廠投入生產,有助於加快應用面的多樣化
廠商展示服務機器人,以家庭陪伴型、商場導覽最為普遍服務機器人過去除了Soft Bank Pepper與ASUS Zenbo外,絕大多數為新創企業投入生產;2108年CES 展場除了舊有新創企業展示服務機器人,LG則發表機器人品牌CLOi,展示三款服務機器人,以無人載具為切入點,包括Serving Robot送餐機器人、Porter Robot行李運送機器人與Shopping Cart Robot購物車機器人等三款,已在仁川機場商業運行,是國際大廠少數投入服務機器人。
(三) AI將取代人類執行繁瑣事務,逐步深入人類生活應用
今年內嵌語音助理的智慧裝置再度爆發,Alexa市占率最高,甚至在AR眼鏡、咖啡機、微波爐、行車紀錄器等均支援Alexa。致第1次參展的Google備感威脅,雖然僅以Google Assistant參展,Google利用糖果機來推展AI語音助理,的確達到相當的吸睛效果。Google在多處放置5米多高的Hey Google糖果機,下方設置有投幣孔,每人用一個直徑30公分的「代幣」投到機器內,螢幕上會出現4個語音指令,可以選擇讓智慧助理回答。同時,糖果機會開始翻滾糖果,最終落下各種禮物糖果。Google官方統計Google Assistant 已可在4億多台設備上使用,但總體語音助理市場,仍以Alexa占68%,Google約24%。
(四) 自駕車創造城市的新移動商機
自駕科技已進入快速成長期,隨著多家車廠商投入研發,實現自駕車已在預期之內,目前車廠己將研發重點將轉為「自駕車用途之重定義」。像Toyota的e-Palette概念車,目標是希望Toyota能從汽車公司轉型為行動公司,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推出e-Palette; Ford在2017 下半年與達美樂披薩、叫車服務 Lyft合作及在2018年再與美國24 小時快遞服務商Postmates 合作,計劃以無人自駕車隊提供即時快遞服務。[註2]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