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新南向國家國際航線帶動的效應及商機
2018年08月 | 下載本篇文章PDF檔、簡報PDF檔摘要
2016年8月台灣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以中長程目標要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新南向國家的經貿、文化等各層面連結。推動迄今已滿2年,隨著新南向國家國際航線航班的增加,不僅國內出入境人次增加,也帶動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以2017年來台旅客人次僅成長0.5%,新南向國家來台人次成長將近三成,並為台灣帶來28.2億美元的外匯收益,超越日本,成為來台觀光外匯第二大市場。從新南向國家旅客來台目的及消費結構分析,未來台灣可持續提供部分新南向國家簽證或機場降落費優惠等誘因,吸引更多新南向國際航線來台設點帶動觀光人潮外,亦應積極開發新南向國家觀光旅客消費力道,提高其消費意願;未來也可朝醫療、會展等高質化的多元市場開發,從而帶動更多的商機。
一、前言
2016年8月蔡總統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並在會中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其總體及長程目標要促進台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的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等。在短中程目標設計上,以結合國家政策誘因及企業商機,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等。
整體政策上強調要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南向精神、理念,尤其是人和人連結,而觀光旅遊就是人民和人民往來的核心,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催化劑,要建立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緊密關係,推動人與人的連結是核心工程,未來應結合觀光和文化資源,推動雙向往來和交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進一步深度發展,航空運輸的快速便捷方式對於國際貿易及國家經濟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開始以級數的比例高速成長當中,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力愈來愈強。依據
1990 年代國際機場協會(ACI)研究調查資料,每年 100萬航空旅客運輸量相當於產生 1.3 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和增加2,500 個就業機會,機場規模越大,對地區經濟或產業的貢獻也越大。因此,國際機場協會將機場航線視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動機」。
台灣擁有許多頻繁航線與航班的機場城市更可成為連結新南向國家的門戶,透過航線航班的增加可為雙方帶來動許多互動與交流的效益。尤其是我們跟東協同樣面臨著颱風、地震、公衛、飲食等相似治理議題,可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如南部登革熱疫情防範,可跟馬來西亞進行防堵與醫療經驗交流;台灣的醫療生技產業可與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在醫療器材及醫療旅遊展開雙邊合作。印尼因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當地政府重視震後的食物補給等問題,尤其是全球暖化造成災害頻傳的危機日益增加下,包括相關食品物流管理、防災救助知識與組織架構等,都可向台灣取經學習與交流合作。由於新南向政策實施迄今已滿2週年,因此,本研究想從我國對新南向國家國際航線及旅客分析起,瞭解其所帶動的效應與商機。
二、國際航線增加有助於我國與新南向國家交流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7年來台旅客約1,074萬人次,較2016年成長0.5%,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人次達227.7萬人次,成長約三成。依國籍旅客人次多寡為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菲律賓及印尼,約占東南亞旅客的98.7%,其中越南來台旅客人次成長最快,達94.9%,其次為菲律賓68.6%、泰國49.5%及馬來西亞11.3%。而今年以來為增加與新南向國家交流,自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除從桃園機場外的各個機場推出飛航新南向的18個國家航線,減收航班降落費20%的優惠,另也延續對新南向國家部分電子簽章或免簽等措施,提高雙向經貿合作及觀光往來。
(一) 對新南向主要六國航班航線
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2016年5月以來,我國對新南向國家新增的國際航線已超過15條,若以今年1-7月我國對新南向國家定期航線共有77條,其中桃國國際機場有60條,占77.9%,高雄國際機場有12條航線,台中及台南等機場僅對越南有定期航班分別為4條及1條航線。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桃機減少1條航線及台南機場增加1條定期航線外,高雄及台中機場皆成長約33.3%。高雄的新南向國際定期航線,包括對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及新加坡等,其中又以對越南航線最多。近幾年我國對越南經貿往來增加,包括我國對越南的投資額僅次於新加坡,再加上來台外籍勞動者及配偶[註1]等人數約占,致近來我國各機場對越南航班航線有增加的趨勢。
表1 2017及2018年1-7月對新南向主要國家定期航線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在今年前7個月入出境航班方面,對新南向國家的定期入出境航班皆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1,800班次,成長約11%,其中以高雄機場入出境航班成長最高,分別達42.9%及42.1%,主要係因增加1條泰國航線使得入出境班機的架次皆成長一倍半,對馬來西亞及越南也因航線增加而成長超過三成;台中機場則因增加1條越南航線而成長約四成;而桃園國際機場入出境架次除印度航線的班次不變,對馬國部分航線移至高雄機場,致航班架次較去年同期出現衰退外,其餘對新南向國家的航班皆有成長,其中又以新增2條泰國航線而增加651架次的航班最多。
表2 2017及2018年1-7月對新南向主要國家入出境航班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二) 出入境人次
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今年1-7月新南向國家入出境定期航班旅客皆較去年同期成長12.9%及12.4%。各機場入出境的新南向國家旅客中,台中機場因增加1條越南航線,使得入出境旅客分別成長54%及49%;高雄及台南機場入出境旅客年成長也超過四成,而高雄機場來自泰國及馬國航線的旅客成長最多,分別成長100%及60%,越南旅客亦成長38%;桃園機場新南向航線入出境旅客皆成長10%,其中來自澳洲航線入出境旅客皆成長超過三成最多,其次為柬埔寨及泰國航線入出境旅客皆超過16%。
表3 2017及2018年1-7月對新南向主要國家入出境旅客人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三、新南向國家旅客消費行為分析
2017年受訪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日消費為179.5美元,若依旅客來台目的的日消費額大小,依序為醫療目的(526.9美元)最高、業務性質(215.9美元)、國際會議或展覽目的(201.9美元)、觀光目的(185.4美元),而求學目的日消費僅達87.1美元最低。以下再就細項進行分析:
(一) 旅客來台目的
1. 新南向國家來台大約六成是來台灣觀光
依據交通部統計分析,2017年新南向國家旅客來台人數將近228萬人次,有將近六成的受訪旅客是到台灣觀光旅遊的。雖然這個比例低於整體受訪旅客有七成來台灣觀光,但就觀光目的來台旅客人次的表現而言,新南向國家旅客確實成長將近五成,為台灣觀光產業提供不小助益。
再進一步就主要新南向國家旅客來台目的分析,馬國來台主要以觀光目的居多數約占74.9%,年增率16.3%,因醫療、會議及展覽目的的旅客則成長約10.6%及5.9%;新加坡旅客仍以觀光最多,約占75.6%,業務及探親居次,不過2017年來台求學、參展及醫療等目的旅客人次出現減少;印尼旅客則以工作等其他目的來台的比重最高,占64.5%;菲律賓旅客來台,以觀光及其他目的為主,約占93%;泰國旅客以觀光居多,占69.0%,因其他目的來台者則占22.0%;越南雖然以其他目的來台居多,約占45.4%,但隨越南所得水準逐漸提升,來台觀光的旅客亦增加不少,增幅高達366.3%,比重占約44.8%。
2.觀光人潮主要來自新、馬;因業務來台以新、馬及泰國最多,觀光人潮最多,醫療旅客僅呈現小幅成長
就旅客人次表現方面,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觀光來台人次超過32萬人次,泰國也超過20萬人次;因業務來台以新加坡的4.5萬人次最多、馬來西亞及泰國皆超過萬人;因會議及展覽來台者以馬國、新加坡及菲律賓為主;以醫療旅遊目的來台以馬國、印尼等國居多,皆超過500人次,菲律賓超過450人次;來台求學者以馬國、泰國及越南皆超過2,000人次;因其他目的來台者越南超過17萬人次,菲律賓及印尼皆有超過12萬人次。
表4 2017年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按目的分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二) 新南向國家旅客的消費行為分析
1.新南向國家旅客平均每人日消費低於日、韓及中國等市場
2016年受訪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日消費額為179.5美元,其中以日本旅客消費力為最高,平均每人日消費214.1美元,其次依序為南韓(194.6美元)、中國(184.4美元),而新南向國家旅客平均每人日消費為152.3美元
圖1 2017年受訪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日消費結構-依主要市場分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華民國106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
2.新南向國家旅客在旅館內及購物等支出占比約64.3%,低於整體
就消費支出項目結構來看,整體受訪旅客在旅館內支出費占總支出的37.6%,其次為購物支出的28.3%,旅館外餐飲及交通費再次之;日本旅客較重視住宿品質因此在旅店內支出額的占比為47.7%最高,購物及餐飲等支出占比也皆超過二成;南韓旅客在旅館內支出約占4成,其次為購物及旅館外餐飲支出;中國旅客較重視購物的支出約占45%,其他消費結構依序為旅館內(27.0%)及旅館外餐飲(15%);新南向國家旅客在旅館內支出費約占36.4%,其次為購物支出的27.9%,旅館外餐飲及交通等費用再次之。
再以觀光及非觀光團體旅客的每人日消費結構來看,如表5所示,整體觀光團體旅客日消費218.8美元,較非觀光團體旅客多支出40多美元,前者有44.8%用於購物(98美元)、25.8%是用在旅館內消費(56.5美元),後者反而在旅館內消費的支出(70.1美元)高於購物(39.8美元),對旅館外餐飲支出較去年成長4.1%;同樣地,新南向國家觀光團體旅客每人日消費204.9美元亦高於非觀光團體旅客(145.9美元),其中前者有37.6%用於購物(77.1美元)、29.0%是在旅館內消費(59.3美元),且購物消費高於日本觀光團旅客(74.1美元);後者不僅旅館內消費支出(54.6美元)高於購物支出(38.3美元),且購物支出金額也較日本(28.4美元)及韓國(35.3美元)等國為高。
表5 新南向國家受訪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日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同圖1。
細究購物費的消費品項,如表6所示,觀光團體旅客以購買名產或特產等伴手禮為最多,占35.1%;其次為珠寶或玉器類,占22.7%;相較新南向國家觀光團體旅客以購買名產或特產為最多,占34.8%、其次為服飾或相關配件,占15.0%、第三為化妝品或香水類,占11.4%。非觀光團體旅客以購買名產或特產等伴手禮為最多,占39.9%;其次為服飾或相關配件,占18.8%;化妝品或香水類,占14.8%;其中新南向國家非觀光團體旅客仍以購買名產或特產最多,約占35.0%、其次為服飾或相關配件,占26.4%、第三為化妝品或香水類,占14.3%。
表6 2017年新南向國家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每日購物費之細項消費
資料來源:同圖1。
四、結論
新南向政策原有的規劃方向是將東協國家視為我國經濟腹地延伸,然而在蔡總統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下,加深台灣與全球連結的深度及廣度後,再轉向定位在建立共同體夥伴關係,包括推動教育、文化、交通建設、產業、經貿、觀光、農業等交流合作。相較2016年,2017年度新南向國家到台灣求學、觀光呈現增加,也讓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金額成長54.5%。[註2]因此,從前面分析整理,如何藉由新南向政策可為台灣經濟及產業帶來商機的建議,包括:
(一) 可透過新南向國家航線增加,增進與新南向國家對接與交流
由於一般旅客「傾向選擇前往入出境便利,消費較為廉宜之國家或地區」旅遊,為提升來台旅遊的便利性,政府應持續與各國改善雙方的簽證待遇。尤其是2016年起開放部分東南亞國家免簽證及有條件免簽來台旅遊後,再加上今年初提供機場降落費優惠措施,過國際航線航班的增加,來台旅客人次大幅成長三成,而今年1-7月新增新南向國家航線已經超過5條,入出境班機次超過1,800個架次,帶動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人潮超過12.5%。近日政府針對新南向包機(菲律賓除外)來台提供補助,補助金額由5,000美元提高至8,000美元(約台幣24.8萬),另因今年年底的配合年底的台中花卉博覽會,10月起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東南亞抵離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機場者再新加碼補助1,000美元。
(二) 開發新南向國家觀光旅客消費的力道
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平均停留8.1夜,每人日消費152.3美元,總外匯收入為28.2億美元,超越日本 (17.9億美元) 成為來台觀光外匯第二大市場[註3]。新南向國家旅客每人日均消費雖低於整體、日、韓等國,但其購物費超過日本旅客,而且旅館內支出費、旅館外餐飲費與在台境內交通費等則高於中國旅客。另新南向國家觀光團體旅客的平均每人日消費支出更突破200美元,遠比非觀光團體旅客日均消費為高,而且若以團體旅客購物費的消費品項來看,以名產或特產居多數,其次為購買服飾或相關配件等。因此,除了透過完善的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提供旅客便利性外,同時建議透過跨域合作和異業結盟所形成的商機,像是營造穆斯林國家友善的旅遊環境,包括加強接待穆斯林旅客環境及提升旅遊購物服務品質等,以增加其消費誘因。
(三)未來應朝會展、醫療等多元市場開發
除了觀光目的外,包括業務性質、會議或展覽、醫療等旅客的平均日消費均突破兩百美元,以會展產業為例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觀察,包括產值、消費力、相關產業及就業等面向來看。根據國際會議專業組織(Meeting
Professionals International, MPI)統計,會展本身收入與相關產業的產值比率約為1:9,即會展業包括場地租金、門票收入、參展費、會議費等直接收入為1元,則相關產業產值為9元,而利潤率約在20%~25%之間。其次是參展、會議出席者通常為各行業的高所得者,且參與費用多是單位支出,因此會展產業旅客日均消費是一般觀光客的2~3倍。且會展產業所衍生經濟波及效果關聯產業,包括航空、旅遊、交通、餐飲、飯店、購物、娛樂、金融、保險、公關、口譯、通訊、廣告、印刷、裝潢、設計、物流、報關、儲運、消防等,形成一個「第三產業消費鏈」,因而促進會展服務業、運輸等公共建設,及住宿觀光與餐飲等產業的良性發展。
以2017年台灣所舉辦的248場國際會議、120場企業會議及270場次的展覽來看,計創造將近440億元的產值及2,126人次工作機會,來台參加會展之外籍人士26.5萬人次及其產生246億元的經濟效益等。台灣向來以對外貿易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推動會展產業,不僅可以提供廠商展示產品的場地,吸引廠商與國外買主來台,更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建議可藉由機場城市發展會展產業,透過舉辦論壇及大型活動等導引模式,逐步將參展的新南向國家客源分流到各機場城市,結合地方觀光特色,不僅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繁榮及平衡區域發展,將帶領台灣機場都市邁向國際舞台,進而提升台灣的國際知名度。
附註: